【糧食銀行】
“糧食銀行”是糧食企業借鑒銀行業經營模式,利用自身倉儲經營條件,代農戶存儲糧食,在通過契約方式保障農戶糧食所有權的同時,將糧食經營權以“定期”或“活期”的形式讓渡給企業,農民可按約定提取糧食(或成品糧)或折現的新型糧食流通業態。
【熱點背景】
“糧食銀行”是指農業企業在提供糧食收購、倉儲或者加工等傳統經營業務的基礎上,依托企業信用,以農民存糧為載體,向農民提供延期點價或者落價保底收購、短期融資和存糧價格保險等一系列保值、增值服務的統稱,是一種采取市場化運,吸收農民手中余糧“儲蓄”,“儲戶”可憑“存折磁卡”隨時折現、購物、提取、超市購買糧油、支付農資費用的新型糧食經營業態。農戶走進糧食銀行,就好像走進了商業銀行的儲蓄所,只不過存取的內容從現金變成了糧食。
因為存糧、取糧類似于銀行的存款、取款,同時以銀行理論為依托,如儲戶、存折等,所以稱之為糧食銀行,通俗易懂。所以,農民們可以像在銀行存錢一樣,把家中的余糧存到就近的“糧食銀行”,然后拿著像銀行“一卡通”一樣具有全區縣通存通兌功能的儲糧存折,隨時到“糧食銀行”開設的“放心糧油店”、“農村商業超市”、“農資農機費”刷卡兌換安全放心的米、面、油、其他生活用品等。
【預測題目】
糧食銀行是近年來國家重要的一個試點政策。農民可以像存錢一樣把糧食存起來“保值生息”,同時提供存糧服務的企業可以獲得糧食經營權,這就是“糧食銀行”模式,對這一模式,你怎么看?
【中公解析】
“糧食銀行”是一個新型的惠農大平臺,不僅切實提高了農民的收益,更實現了政府多年倡導的“糧食不落地”精神,為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落實、實現鄉村振興提供了有益的實踐參考。
一方面這有利于農民們科學儲糧。在過去農民們若稻谷沒有及時賣出,農民在保存稻谷的過程中,不僅要負擔儲糧占地所需的成本,還要承受因霉變或蟲鼠污染等產生的損耗。如果是各家各戶自己存糧的話,損耗率要達到10%。而有了“糧食銀行”,則由企業通過采用國際先進水平的恒溫恒濕、電子無線監控等科學儲糧方法代為保管,損耗率僅為1%。而且“存糧”到期后,農民可提取等質等量的稻谷,或根據協議約定按糧食存入時的市場價提取現金和利息分紅。
另一方面這也有利于農民擴大種植規模,在獲得儲糧、售糧保障后,農民們就可以放心的擴大規模,減少后顧之憂,這也能夠促進地方新型經營主體的發展,推動當地農業現代化、規模化進程。
糧食銀行應當堅持“糧權不變、存取自由、便利農民、保值增值、政府支持、市場運作、因地制宜”的基本原則。以確保惠民的真正落地,同時我們也可以不僅僅停留在儲糧的服務上,可以探索搭建起“糧食銀行+”農業綜合服務平臺,將訂單農業、農資服務、農機服務、農業金融、增值服務甚至移動“互聯網+”的服務整合起來,直接對接服務農民,把農業每個獨立的生產環節(耕種管收儲換付)串聯起來。最大限度解決農民增收、減耗、提效,避免供應和需求的信息不對稱問題。不能再次出現“姜你軍、蒜你狠”的農業偏激現象。
糧食銀行模式不但可以有效幫助企業減少資金貸款的壓力,還可以提供對接農業產前種子農藥化肥、產中管理、產后統一收儲流通等各個環節的服務,通過數據分析計算出利息和利潤,打通農業產業鏈供銷關系。最終實現農業全產業鏈金融服務形式。